分类:语录大全时间:2024-03-16 09:19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1、知名学者 钱钟书的夫人 ,二人育有一女钱媛。
2、2003年4月7日《杨绛作品集》第六版出版;6月24日散文集《我们仨》由三联书店出版。
3、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4、《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
5、当行走在人生路上,恰与缘分相逢。不要回头观望,不要踮脚瞻前。只珍惜身边,因为无人知道旧事是否会重演,无人能确定是否有明天。
6、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7、我爱读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庄子所谓“陆沉”。社会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还有飞鸟;“蛇阱”之旁,池沼里也有游鱼。古往今来,自由人避开“蛇阱”而“藏身”或“陆沉”。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中,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自在恬静,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8、夜,有人说是个黑影。可是地的圆影,在月亮上,或是在云上,或是远远地投射在别的星球上。夜,是跟着那影子的一团大黑阴。黑阴的四面,渗进了光,幻出半透明的朝暮。在白天,光和影包裹着每件东西。靠那影子,都静静地怀着一团阴。在日夜交接的微光里,一切阴模糊了,渗入了夜的阴,加上一层神秘。徐徐儿,树影,草阴,墙阴,屋阴,山的阴,云的阴,都无从分辨了。夜消融了所有的阴,像树木都烂成了泥,像河流归入了大海。
9、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10、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价杨绛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11、2003年4月7日《杨绛作品集》第六版出版;6月24日散文集《我们仨》由三联书店出版。
12、《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1911—2016)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3年7月。
13、2005年出版书籍《一本书和一个世界》。(4)
14、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15、出色片段: 他们俩同在一把伞下紧紧挨着。丽琳不复是画报上的封面女郎,而是一个暖烘烘的人。她大衣领上的皮毛,头上大围巾的绒毛,软软地拂着他的脸颊。彦成很诚恳地说: “你待我这样好,我什么都应该对你诚实说。我——我——” 丽琳凉了半截,以为彦成要拒绝她。可是他只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从来没有经验。” 丽琳笑他傻,她自己也没有经验呀。在她的诱导下,谈话徐徐转入谈情的正轨。雪仍在飘,两人越谈越亲密。一个是痴心,一个是诚恳;一个是爱慕,一个是感激。丽琳说,她只爱他一个,永远永远只爱他一人,问彦成嫌她不嫌。彦成当然不嫌,可是他很惶恐,只怕不配受她的爱重,只怕辜负了她。丽琳拉着他的手说: “允许我,彦成,我只要你永远对我真诚,永远对我说实话。” 彦成一口允许。他们直谈到晚饭时,丽琳送彦成回宿舍。她的求婚算是成功了。
16、即便在动荡的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1978年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后来,西班牙国王授予杨绛“聪明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以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杰出贡献。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数最多的。
17、 “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如此哀痛又如此刚强的笔触下,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家庭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飘摇、相濡以沫的生活画卷在人们眼前缓缓展开。
18、 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 《老王》、《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我们仨》
19、1994年2月《杂忆与杂写》由三联书店出版;12月《杨绛散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干校六记》,1981年出版,描写知识分子于“文革”时期在“干校”劳动生活的散文集
21、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
22、1983年《喜剧二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23、内容简介:干校,本来是对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的地方,但在“文革”中,却赋予了它新的定语——“五七”,新的含义——对上述人员中的大多数进行“劳改”。杨绛先生在这里讲述了从要去干校直到回京一些事情和个人的心情、感受。本书1981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尤其受有干校经历的人喜欢,堪称“干校”文学中之经典。今天、今后,人们要感性地了解那段渐去渐远的历史,本书同样堪为经典。
24、1991年写下了《第一次下乡》及《顺姐的自由恋爱》。
25、人不怕挤。不论怎样挤,挤不到一处。像壳里的仁,各自各;像太阳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
26、一根木头,一块石头,在太阳里也撇下个影子。影子和石头木头之间,也有一片阴,可是太小,太简朴了,只看见影子,觉不到那阴。墙阴大些,屋阴深些,不像树阴幽静灵活,却也有它的沉静,像一口废井、一潭死水般的静,只是没有层叠变化的意味,除非在夜色中,或者清晓黄昏,地还罩在夜的大阴里,那时候,墙阴屋角,若有若无地怀着些不透的秘密。可是那不单是墙阴屋阴了,那是墙阴屋阴又罩上了夜的阴。
27、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毕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颖得令人震动,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28、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情不自禁的,但我很清晰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29、1991年写下了《第一次下乡》及《顺姐的自由恋爱》。
30、谈及杨绛对自己的影响,王富仁教授记得中学时买过一本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它虽然与杨绛在自己的论文里翻译的同一本书的书名不尽相同,但在我的头脑中,菲尔丁这个英国小说家的名字却是与杨绛联系在一起的。”那时,他还长期订阅着一份学术刊物——《文学研究》(《文学评论》的前身)。由于读了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并且颇感兴味,杨绛发表在《文学研究》上的《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就格外地引起了他的注重。“她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它不仅使我对作为‘英国小说之父’的菲尔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小说理论。”
31、《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风絮》。
32、作品共分為三部分。第壹部分為楊絳老年時的壹個夢境,以“鍾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壹個長達萬裏的夢”拉開全文序幕。第二部分,楊絳用夢境的形式完整地記錄了這壹“萬裏長夢”,講述了壹家三口在人生最後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先後離去的過程。第三部分楊絳采用回憶錄的寫法,從生活裏的每壹件小事下筆,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崎岖歷程。
33、隔离,不是断绝。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光秃秃赤裸裸的窗口,不引起任何注重;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望测度,生出无限爱好。
34、 既然人生有命,为人一世,都情不自禁了。那么,“我”还有什么责任呢?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就行了。
35、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36、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要害还在于自己。
Copyright 2024 猜谜语 粤ICP备2021090163号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