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语录大全时间:2024-04-16 09:14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基本数学教学方法5篇
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闻名数学家张景中曾指出:“小学生学的数学很初等,很简朴。但尽管简朴,里面却蕴含了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基本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观察法
通过大量详细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巴浦洛夫说: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小学数学“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③题目的结构特点;④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如:观察一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归纳出乘法交换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观察”的要求:
第一、观察要细致、正确。
例4 .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1)25×16=25×(4×4)=(25×4)×(25×4);
(2)18×36+18×64=(18+18)×(36+64)
例5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3.6+6.4 (2)3.6+6.04
(3)125×57×0.04 (4)(351-37-13)÷5
第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渗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察看研究对象。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熟悉时,要做到“有序”观察:(1)面——外形、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2)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四条;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三组);(3)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熟悉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
基本数学教学方法2
典型法
针对题目去联想已经解过的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找出解题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对于普遍而言的。解决数学问题,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则需要用特别(典型)方法。比如,归一、倍比和归总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异、平均数等。
运用典型法必须注重:
(1)要把握典型材料的要害及规律。
例7.已知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7倍。爸爸、儿子今年分别是多长岁?要害点在: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多几倍。典型题都有典型解法,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即要理解和把握一般思路和解法,还要学会典型解法。
(2)认识典型材料,并能灵敏地联想到所适用的典型,从而确定所需要的解题方法。
例8.见到“某城市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长16500米,平均每隔500米设一个车站。这条线路需要设多长个车站?”这样题目,就应该联想到上面所讲到的“锯木头用多长分钟”的典型问题。
(3)典型和技巧相联系。
例9.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82人,假如从乙队调8人到甲队,两队人数正好相等。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长人?这题目的技巧:调前、调后两队总人数没变。先算调后各队人数,再算原来各队人数。
放缩法
通过对被研究对象的放缩估计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放缩法。放缩法灵活、巧妙,但有赖于知识的拓展能力及其想象能力。
例16.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的方法是“短除式”方法,它是根据这两个数的质因数情况来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但也有两个典型方法:一是“假如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二是“假如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大数”。现在我们根据典型方法二,进行扩展运用,放大“大数”来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
12不是9的倍数,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仍旧不是9的倍数,放大3倍,得36,36是9的倍数,那么,12和9的最小公倍数就是36。这种方法的要害点在于,假如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就把大数翻倍,但一定从2倍开始,假如一下子扩大6倍,得数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不是最小的了。
例17.期末考试,小刚的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的和是197分;语文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和英语成绩加起来是196分。想一想,小刚的哪科成绩最高?你能算出小刚的各科成绩吗?
思路一:“放大”。通过观察发现,语、数、外三科成绩在题目中各出现两次,我们求197+199+196的和,这个和是“语数外成绩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绩之和,再减去任意两科的成绩,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绩。
思路二:“缩小”。我们用语数成绩的和减去语外的成绩,199-197=2(分),这是数学减英语成绩的差。数学和英语的和是196分,再求数学的分数就不难了。
放缩法有时运用在估算和验算上。
例18 .检验下列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1)18.7×6.9=137.3; (2)17485÷6.6=3609.
对于(1)用总体估计,放大至19×7=133,估计得数要小于133,所以本题结果错误。对于(2)用最高位估计,把17看作18,把6.6看作6,18÷6=3,显然答数的最高位不会是3,故本题结果也不准确。
例19.把鸡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个头,114只足,问鸡、兔各有几只。
这是一道鸡兔同笼的典型问题,我们也用放缩法,不妨把鸡和兔的足数缩小2倍,那么,鸡的足数和它的头数一样,而兔的足数是它的只数的2倍。所以,总的足数缩小2倍后,鸡和兔的总足数与它们的总只数相差数就是兔的只数。
验证法
你的结果准确吗?不能只等教师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晰,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纯熟把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练习及其长期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准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把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做多长套衣服?有学生这样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无疑是准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4)验证的动力在猜想和质疑。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了避免瞎猜,一定 学会验证。验证预测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
对照法
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练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理解、牢固记忆、正确辨识。
例2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长?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1.判定: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准确判定。
本文地址:https://www.laixuela.cn/yulu/119026.html
上一篇:语录大全:生日文案朋友圈130句
下一篇:语录大全:关于夏天的唯美文案
Copyright 2024 猜谜语 粤ICP备2021090163号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