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好词好句时间:2024-02-19 05:16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虚构的人物。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祥林嫂是个怎样的人?
祥林嫂(生卒年不详),在《祝福》中,祥林嫂来自卫家山,并不是鲁镇人。她的一生非常艰辛、崎岖,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年春,丈夫不幸去世,为了逃避被卖掉的命运,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在卫老婆子的介绍下,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
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经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好景不长。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忽然来到了鲁镇,并强行带走了祥林嫂。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山里。在众人的迫使下,祥林嫂也曾干过出格的事,然而终是嫁给了第二个丈夫贺老六。
年底,祥林嫂的儿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时隔不久,厄运又一次降临在祥林嫂的身上。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她的儿子又惨死狼口。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
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一次来到了鲁镇,重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但是这一次,祥林嫂不但没有先前的灵活,记性也坏了许多,脸上死尸似的没有一丝笑脸。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乡亲们起初特意过来听听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徐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
鲁四老爷以为祥林嫂的作风败坏了风俗,于是从此祭奠时便不再让她插手。这对祥林嫂来说如同一记重锤,精神越发的不济了。
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柳妈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了鲁家,直至后来沦落到街头,成了乞丐。年冬,就在家家户户都忙着祝福的时候,祥林嫂终被穷苦夺去了生命。
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熟悉,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不懂得,要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唯一道路是: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的祥林嫂
祥林嫂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这些描写,这样的条件,正适合到大户人家当女工,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事实证实,她确实安分耐劳。 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
被迫改嫁,强力反抗的祥林嫂
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的封建礼教奴役下的中国劳动妇女,要是死了丈夫,成了寡妇,真是天大的不幸的事。鲁四老爷见她头上扎着白头绳,又听到卫老婆子说她死了当家人,皱了皱眉的原因是讨厌她是个寡妇。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个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祥林嫂嫁给了这个现在只有十六七岁的又已经死去了的丈夫,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所以,她的婆家要把她抓回去,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个婆家做事先是鬼鬼祟祟,远远地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然后是十分强悍野蛮,他们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躲在白篷船里的两个男人,又是跳,又是抱,又是拖,最后是把祥林嫂捆了躺在船板上。他们像对待一只牲畜一样对待祥林嫂。他们为什么敢于这样做呢?这就是那些所谓三从四德--封建的夫权在支持着他们。
作品的第三部分的第一段里的卫老婆子和四婶的几段对话描述了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的过程,为什么祥林嫂的婆婆和贺家敢于这样做呢?这就是由于有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这两把枷锁拿在他们手上,这就是由于有封建礼教这条绳索绞在祥林嫂的脖子上。卫老婆子说: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寻活的也有--这段话说明上述情况在旧社会是屡见不鲜的。
写到这里,文章起了波澜。也许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坏到了极处便往好处走吧,真是不幸中的大幸,祥林嫂真是交了好运了。祥林嫂交了好运,至少达到了脱贫水平,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不测风云经常总是降落到命苦家贫的人身上。旧社会伤寒病流行,这种本来可以治好的病,由于医疗落后,造成大量病人死亡;贺老六可能是传染了这种病,加上自己又不懂卫生,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复发了,就治不好了。真是祸不单行,儿子又被狼衔去了。这样,族权这条绳索又绞到祥林嫂的脖子上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祥林嫂
当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堂前时,她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着泪痕,身体和精神是大不如前了。她泣不成声地向她的主人诉说着她的阿毛的悲惨的故事。
祥林嫂也可能没估计到,她的故事居然有这么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她反复地讲起她那令人心碎的故事。但话讲了一遍,就不是新闻了。讲了两遍,就是重复,重复的东西也就没人喜欢听了。在那样的旧时代,人们的同情心也是有限的。当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地讲她的阿毛的故事时,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表现大不如前,手脚不灵,记性不好,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脸。鲁四老爷深深地嫌弃她是两次失去丈夫的寡妇。预备福礼,不让她沾手。四婶执行四叔的告诫,她讲的两句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这是对祥林嫂精神的莫大的打击。
失魂落魄,沦为乞丐的祥林嫂
由于四婶不要祥林嫂沾祭品,又由于镇上的人对她冷若冰霜,祥林嫂的精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正当祥林嫂在精神上走投无路的时候,鲁四老爷家里来了一个帮工的柳妈。柳妈是一个善心人。柳妈在和祥林嫂讲了一番好心人的话后,居然冒出了这么一段。听了柳妈这段话,祥林嫂非常苦闷,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这个悲剧的可悲,就在于柳妈是以好心人的姿态来劝告祥林嫂解脱苦难的。而实际上是柳妈把祥林嫂往死路上用力地推了一把。柳妈认为祥林嫂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认为她有洗不清、赎不回的罪过。柳妈认为,要怎样才能抵罪呢?要让自己像土地庙的门槛一样,被千人踏,万人跨。
林嫂用自己两年的工资捐了门槛,认为已经赎了罪,神气很愉快,眼光也分外有神。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坦然,心里平静,无顾虑的意思。她敢于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
但她的从土地庙那里得到的信心和希望,被四婶的一句话给扫光了!祥林嫂,你放着吧!
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肉体上的折磨,把祥林嫂逼上了上街行乞这条绝路。她精神上无任何寄托,生活上无任何依赖,行为上无任何归宿。谁也可以管她,谁也可以不管她。她无衣无食,饥寒交迫。她可能还有一点点思维能力,因为她还没有死去。她欲活不能,想死不敢。她终于在河边上遇见了我。
活又不能,死也不敢的祥林嫂
我在河边上遇见了祥林嫂,认为在鲁镇所见的人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头发已经全白--从某种角度讲,头发是命运和年龄的标志。脸上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黄中带黑,完全是一副死相;连悲哀的神色也没有了,说明她已没有什么表情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轮,转的意思;间或,说明她的眼睛长时间是呆滞的。
祥林嫂此时并没有死去,但她可能预感到自己即将会死去,在离开这个把她往死里赶的人间的前夕,她想到了魂灵,她想到了阴间,她想到了两个死鬼的丈夫,她想到了阿毛,她终于向我提出了一个猝不及防的难题:人死了之后,毕竟有没有魂灵的?
惨死雪地,横遭辱骂的祥林嫂
闻名作家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祥林嫂是被族权、夫权、神权三条绳索绞死的。在鲁镇的一片欢庆的祝福的鞭炮声中,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饥寒交迫,心劳力瘁,叫每天不灵,呼地地不应,惨死在鲁镇野外的雪地里。北风,吹乱了她全白的头发,雪花,掩埋了她瘦骨伶仃的尸体。祥林嫂劳动了半辈子。她为她的两个丈夫,为她的阿毛,也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任劳任怨,受尽了生活的折磨。她在鲁家做了多年雇工,整天地做,彻夜的煮福礼,抵得过一个男子,但她的死讯传到鲁四老爷的耳朵里时,鲁四老爷却骂她是一个谬种,原因是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更加可悲的是,那些与祥林嫂处于相同命运的短工们,表情也极为冷淡。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短工淡然的回答,更增添了祥林嫂的死的悲剧色彩。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欺侮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轻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熟悉,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离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抖、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智慧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Copyright 2024 猜谜语 粤ICP备2021090163号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